第一节 行业政策解读
一、四季度政策研究
目前,现代物流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深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研究物流业发展的新情况,协调解决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动向
1.抓紧出台全国现代物流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引导、督促各地方加快制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
2.落实国务院已批准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专项规划和即将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
3.继续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有关政策的落实,配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物流企业的税收政策,会同交通部、公安部研究城市配送货车的车型标准。
4.加强物流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指导,继续推进各地物流统计核算制度的建立。
5.召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6.进一步完善物流协调机制,组建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物流专家作用,对物流发展中涉及全局性、战略性、专业技术较强问题提出咨询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保障。
7.对当前物流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研究。组织有关单位对“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物流业税收管理”、“物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等专题进行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二)商务部政策动向
1.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健全全国统一市场。积极推动《反垄断法》出台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继续开展文件清理,消除市场障碍和壁垒,创造统一、有序的市场环境。
2.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物流系统和农资配送物流系统。深入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投资、税费、融资、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抓紧修订和完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相关法规,依托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对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后续监管。
4.积极构建现代商业物流体系。制定有关加快现代商业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选择部分企业,通过示范探索商业物流发展模式,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5.继续扎实推进物流国际合作。加强中日韩流通及物流合作,加快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间的物流合作机制。
(三)铁道部政策动向
1.进一步落实《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继续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快速提升铁路运输能力。
2.大力发展货运五定班列、行包专列、行邮专列等快捷运输和重来重去、大宗货物点对点直达运输,加快战略装车点、卸车点建设,扩大铁路货运大客户数量,推行“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统一配置运力资源”的货运办理方式,促进铁路货运生产组织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3.加快推进铁路专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新建一批大型区域性物流中心。
4.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加强与水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大力推进铁路运输企业与港口、船公司、大型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和海铁联运。
(四)交通部政策动向
1.进一步落实《国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2.积极引导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开展综合物流服务,适时启动现代物流示范工程,在交通行业选择部分企业开展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和运营试点,通过示范,引导带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3.加强交通运输应用技术研究与合作,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货运交易、配载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积极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研究制订适合甩挂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货运车辆结构调整,鼓励货运车型逐步向多轴化、重型化、厢式化方向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约能源消耗。
5.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推进中韩整车物流试点项目,继续做好外商投资道路货运的市场准入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交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
(五)信息产业部政策动向
1.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加快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2.研究跨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问题,开展跨地区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工作,提出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继续开展物流信息化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
(六)财政部政策动向
1.完善现行财税政策,继续投入财政资金支持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建设,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流通企业发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流通业结构调整和民族贸易网点建设,促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积极研究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七)海关总署政策动向
1.继续推动通关改革。全面推进法定舱单提前申报,保证“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通关模式的实施。
2.继续推进保税物流监管改革。积极推动各类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功能整合、政策叠加”,总结保税区转型发展调研成果并争取启动试点,稳步开展保税物流中心B型试点工作。
3.进一步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物流企业与口岸监管通关部门信息联网工作。
4、推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实施。
(八)民航总局政策动向
1.抓紧落实《“十一五”民航运输发展规划》,加快航空物流产业化的实施,继续加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
2.继续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国内航空货运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进一步放宽国内航空货运和民用航空销售代理市场准入。
3.促进传统航空运输及相关的销售代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采取措施,巩固和扩大交通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试点工作,逐步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九)工商总局政策动向
1.继续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管。研究制定对物流企业监管措施,规范经营行为,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促进物流市场健康发展。
2.依法加大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工作的力度,积极运用行政建议或行政告诫等方式,制止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行为,促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积极推进《反垄断法》出台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
(十)质检总局政策动向
1.推进机制改革,提高口岸验放效率。按照简化程序、方便快捷的要求,建立进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制度,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全面推进与海关的“通关单电子联网核查”,建立电子底帐,实现通关数据的可追溯性。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全面启动E-CIQ系统升级、“大通关”灾备中心建设及电子支付系统的开发工作,完善检验检疫业务应用平台及服务平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检验检疫信息综合处理与共享交换机制。
3.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在全系统推广应用电子监管系统,并在港口、码头、集装箱场站、查验点、旅客通道、部分重点敏感商品企业生产线上设置视频监控,建立总局和直属局的视频监控中心,实现总局、直属局、分支机构三级联网互动。
(十一)国家标准委政策动向
1.继续落实《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完成有关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多式联运服务三项基础性重点标准项目,尽快落实冷链物流、出版物物流、口岸物流、货架等30余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组织有关方面做好重点物流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工作。
3.建立一批分技术委员会,推进专业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4.组织有关方面开展物流标准化重点课题研究。
(十二)物流行业协会政策动向
1.继续做好物流标准、统计、教育和培训、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基础性工作。
2.为物流企业融资搭建平台,抓紧落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的合作协议。
3.深入开展对物流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对“物流产业政策体系”、“物流业税收管理”等专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十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政策动向
1.开展“物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开展农村物流的调研工作,总结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的先进经验,研究提出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措施建议。
3.开展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针对西部地区物流发展现状,分析西部地区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4.开展转变运输方式和中国未来运输需求与供应预测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未来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
二、行业“十一五”规划解读
(一)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已基本完成,有望在2008年3、4月份出台。
2008年以来,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各部门先后制定多项与物流相关的专项规划。交通部编制并发布《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铁道部制定《关于促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航总局出台《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国家发改委编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此外,有关部门还出台放宽物流市场准入的多项政策。
(二)中金亿政策解读
《规划》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第二部分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第四部分为重点工程,第五部分为保障措施。重点工程大概有8项,都是国家有可能支持的项目,规划一旦出台,将成为物流行业投资的指南,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行业运行概况
一、总体状况分析
我国物流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物流需求规模扩大,物流增加值增长较快,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有所降低,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及相关服务等现代物流业务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物流供求状况保持相对宽松,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物流需求规模扩大
截至目前,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3.2,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2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我国物流需求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八五”时期平均为1.6,“九五”时期平均为1.7,“十五”时期平均为2.2,目前为2.8,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于现代物流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物流需求规模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特别是对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三大需求增长的推动更为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虽然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5.7%和23.5%。
三、社会物流总额结构分析
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又促进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46.98万亿元,同比增长27.2%,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7.5%,继续成为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物流总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分别增长16.9%、17.6%和15.5%。
从物流实物量增长情况看,我国完成货运量161.8亿吨,同比增长11.7%,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完成货运周转量7274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4%,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
四、物流业增加值
截至目前,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1311亿元,同比增长17.6%,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6%,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8357亿元,同比增长16.6%;仓储业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18.3%;贸易业完成1343亿元,同比增长16.5%,邮政业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15.2%;配送、加工和包装业完成867亿元,同比增长31.3%,比平均增幅高出13.7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配送、加工等现代物流业务正加速发展。
五、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速
目前,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从投资构成看,交通运输业投资额7158亿元,同比增长13.3%,占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75.9%。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88亿元,同比增长62.7%;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710亿元,同比增长31.5%;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亿元,同比增长31.3%,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0亿元,同比增长9.5%。
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物流业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得到改善,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公路运输大通道、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和内河水运四个重点。“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底基本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公路通道已建成74.4%,国家高速公路网已建成41.2%;沿海港口煤、油、矿、箱四大货种专业化码头建设和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不断推进。
六、行业经营形势
(一)物流业基础工作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积极推动下,我国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取得迅速的发展。
目前,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由18.9%下降为18.3%;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5.8%上升到17.1%。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加快改革发展,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规模将达到20万亿元。整个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度大大加快,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高。
当前,我国的物流标准、统计、教育与培训、信用评级和规划与咨询等基础性工作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形成基本的服务平台。在全国设置200个培训机构,共有5.02万人参加专业培训,其中3.3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等专业资格证书。
(二)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促进制造业流程再造,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共同发展,创造合作机会,共同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国务院一系列重要举措表明,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服务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的主体。服务业发展是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加速向中后期推进的阶段,如果还不能做到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就难以提高工业化水平,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只有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强大支撑和引领作用,才能真正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必须改变只重视发展工业而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的倾向,加快完善服务业体系,增强信息、物流、技术、金融、商务等服务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走一条服务业和工业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服务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当前,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9.5%,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还赶不上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接近18%,物流业每增加6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提高一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物流业在发展服务业,调整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服务业发展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服务业不仅自身是“无烟产业”,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而且通过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业,可以大大提高其他产业的节约环保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要顺应世界服务业发展的趋势,抓住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显著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制造业物流不仅是提高制造业效率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和强大动力。物流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一般商品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目前,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占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高达86.7%。近年来,制造业物流取得较快发展,现代物流理念、管理技术逐步推广,但是它仍然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制造企业不放心物流企业的供应服务能力,物流企业不知道制造企业的真实需求,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
资讯排行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重庆上线国际贸易数字平台 精准撮合供需双方
- 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韧性增强
- 关于申报2025年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成就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创新青年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突破43万亿元!2024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 第九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智库论坛暨2024年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报告启动会在京召开
- 智能引领绿色物流新时代,比亚迪叉车经销商大会盛大召开
- 摸清“家底” 把脉经济——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看中国经济新活力
- 中物联召开2024年度年终总结暨表彰大会
- 蔡进会见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尹国杰一行
- 稳步提升交通物流运行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