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综合保税区自2011年9月7日批复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园区整合、规划、基础和监管设施建设等工作,并于2012年7月9日顺利通过了预验收。今天终于迎来了国务院的联合验收,这是沈阳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一步。 沈阳原有沈阳出口加工区、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为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优化监管资源,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沈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整合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组建沈阳综合保税区的重大战略举措。沈阳综合保税区于2011年9月7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东北内陆地区第一家综合保税区。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沈阳综合保税区这次封关验收后,原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作为区块一(简称A区),沈阳出口加工区作为区块二(简称B区),撤销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沈阳(张士)出口加工区撤销后,原来的土地、厂房等资产由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接管。
获批后的沈阳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7.1982平方公里,分为区块一(简称A区)和区块二(简称B区)两部分。A区规划面积4.1982平方公里,B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A、B两区坚持“资源共享、错位布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努力发展成为综合化程度较高的综合保税区,两区在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上各有侧重点。
沈阳综合保税区批准成立后,保税区管委会严格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础和监管设施验收标准》进行园区建设。目前,沈阳综合保税区已建设完成办公大楼、卡口、围网、巡关道、查验仓库、监控系统等基础和监管设施,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区内无商业、住宅、营业性生活消费设施。
结合沈阳经济区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情况,沈阳综合保税区努力打造四个中心和一个平台(即企业研发中心、展销中心、加工中心、物流中心和企业超速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内陆,实现 “虚拟港口”与腹地经济的良性互动。
目前,沈阳综合保税区共引进项目57个,总投资额116亿元人民币。已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注册入住。预计五年后,沈阳综合保税区年进出口货物总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