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反映各国在生产链中日益分散的情况,经合组织与世贸组织经过多年合作,推出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并在1月16日首度公布了反映这一方法的数据库。用附加值来测算国际贸易的统计方法,有助于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但专家指出,这一方法离最终得到国际公认和普遍采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不断补充和完善。
揭开国际贸易“面纱”
一台苹果平板电脑的进出口,导致了世贸组织和经合组织引入共同“附加值”概念来研究国际贸易,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于国际贸易乃至全球化的新思考。
1月16日,经合组织与世贸组织推出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并首度公布了反映这一方法的数据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件复杂商品的生产不再由一个国家的一个企业单独完成。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只测算总贸易流量,而新方法通过考查附加值的进出口,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国际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关系。
看清“附加值”真正含义
附加值(ValueAdded)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附加值的实现在于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进行联结。
在国际贸易中,“附加值”是指一件产品由于劳动力补偿、关税或利润等原因而产生高于原有价值的新价值。
举例来说,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150美元的商品,中国在对该商品加工后,以170美元的价格再出口欧洲。按照传统的统计方法,中国对欧洲产生了170美元顺差,而欧洲和马来西亚之间并无贸易关系。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马来西亚对欧洲产生了150美元顺差,而中国对欧洲只产生20美元顺差。
由于全球形成产业链,一些工业制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多次跨越国界,而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出口和进口。按照传统统计方法,出口被视为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总值,而进口则对其是负贡献。但按照附加值贸易统计法,进口是出口的促进因素,在多数经济体中,大约1/3的进口都是为了出口。
WTO总干事拉米在去年举办的全球价值链研讨会上就曾表示,对价值链的研究会改变国际生产和贸易关系,各国的依存度不断增长,需要了解每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和就业增长中所作的贡献。
全新测算方法的两面性
经合组织贸易政策高级分析师塞巴斯蒂安・米鲁多公开表示,即使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得到广泛应用,也只是一个工具,对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以及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发挥参考作用,并不能直接改变贸易政策或规则。
用附加值来测算国际贸易是一个新的统计方法,它固然有助于各国重新评估贸易失衡问题,但关于附加值贸易统计法的研究刚起步,仅涵盖了40个国家的18大产业。这一方法离最终得到国际公认和普遍采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张莉认为,任何一种贸易测算新方法的出台都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主要是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认识,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崭新现象能够通过真实的数据表现出来。”但消极的一面也不容忽视。张莉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现状和经济发展阶段截然不同,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此二者不应该被放在统一的标准线进行测量。另外,她还提出,统计数据往往存在不够完全的问题,仅凭贸易数据测算得出结论是有所欠缺的。“全球贸易应该有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衡量,比如建立全球信息平台。目前全球贸易缺少统计机构,而且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也很少,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一般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就需要更加有包容性的理论出现,建立贸易对话平台,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样才能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毕竟未来合作发展是主趋势。”张莉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中国制造”亟待升级
美国赚取360美元,韩国和日本赚取46.46美元,中国仅赚取6.54美元,这是研究人员对一部苹果手机所做的利润拆解。依据类似思路,新的贸易测算方法以单个商品在全球生产链上不同经济体产生的附加值为基础进行贸易统计,而不仅仅统计各经济体的进出口账面数据。
根据新方法,实际由外商赚取的价值,将从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中被剥离出去,中国贸易顺差的账面数据将明显缩水。譬如,按照贸易测算新方法衡量,中国或许难保“头号出口大国”的头衔,却可更准确地估计自身在全球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分量。
中国企业软肋浮出水面
贸易测算新方法反映出,中国出口中近六成来自外商控股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品牌仍是不少中国企业的致命弱点。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众多行业仍旧徘徊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低端,不少地方经济增长仍有赖于廉价生产要素和量化扩张,面临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难题。
经合组织在2012年的研究报告中就曾谈到,中国的私营企业占到了国内企业总数的71%,却只有4%的该类企业对研发进行投资。这是因为,96%的私营企业都是小型企业,它们通常非常年轻,可能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吸收、适应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成功地管理创新流程需要资金和知识,它们对资金和知识的缺乏,阻碍了私营企业对创新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因此,关键在于,中国需要支持私营企业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扩大其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必须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推动实业走上资本、技术和服务密集型轨道,创造更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且应更多鼓励中国企业积极结缘全球知识、技术和品牌等创新要素,使整个经济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力推技术创新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靠电子制造服务赚钱的毛利是很低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自己的产品和系统。我们正持续进行新的产品研发,产品正在由终端向系统解决方案、由设计低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向提供高附加值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转变。”
不仅如此,据记者了解,公司正致力于把产品研发的时间缩短、把质量提高。经过多年行业的打磨和努力,公司多个具有领先技术的产品系列开发陆续完成,为未来三年海外市场的全面进入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此,白光裕向外贸企业建言,在我国劳动力传统优势逐渐走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对策一是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环节着手,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位次,增加我国外贸出口附加值,形成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二是在开发资金密集产品、技术密集产品时更加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三是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选择目标市场,开展投资、营销等。
中美顺差将“瘦身”
“这是一个产品,还是一项服务?”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近日在经合组织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起一台苹果电脑问道。从外观来看,苹果电脑是一个产品,其价值可在国际贸易中体现,但它所隐含的服务却难以真实再现。这直接导致全球贸易测算新方法――附加值贸易测算法的推出。
中美贸易顺差大幅“瘦身”
中国向美国出口一部价值为100美元的智能手机,中国只产生了10~20美元的附加值,美国、新加坡等国也在这部手机的设计、芯片制造等环节产生了其他附加值。按照附加值贸易计算,由于使用了其他几个国家的原件和技术,所以当这个商品出口时,价格要分别计入几个国家的出口额,而不是全部出口值都计算在中国名下。
这一实例表明,用附加值贸易测算法衡量双边和多边贸易更为合理。经合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说,按照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大约减少25%,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附加值的进口占较大比重。可以说,这项数据研究将改写各国间贸易失衡的格局。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白光裕表示,当前,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已经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情况,存在零部件、中间产品重复计算问题,这无形中夸大了我国的外贸规模,造成我国与部分国家贸易顺差虚高。附加值贸易测算法一方面可以展现出各国附加值的真实规模;另一方面,也能使我们看到头号出口大国背后所隐藏的附加值较低的现实。
对于25%这个数字,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蔡家祥认为,如果采用新的测算方法,美国对华逆差应该不止25%。“按照以前的方法,企业进料属于进口,加工出口属于出口,通过考查附加值的方法可以降低这个数值。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占外贸总量一半以上,因为来料、进料加工都被测算在内。本来加工贸易出口就不应该被算在对外贸易范畴,比如德国很早就弃用这种测算方法了。”
美国与世界贸易失衡亟须面对
“采用了新的测算方法,中美贸易金额将有所变化,但中美贸易依旧失衡,我国对美出口的很多产品并不完全是中国制造,世界很多工厂都设在中国,比如欧洲加工的产品大多并不返销欧洲,而是运往美国。所以,只能说美国和世界贸易发展失衡。”蔡家祥无奈地表示。
当前,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便以解决贸易失衡的名义,大肆出台保护措施,不仅伤害贸易伙伴,更使得全球贸易环境雪上加霜。
如果采用新的测算方法,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贸易壁垒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产生巨大不利影响,而且有可能扰乱甚至中断国际产业链。由此产生的后果肯定是全球范围的经济生产活动大为减少,世界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各国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都会深受其害。因为全球同属一个产业链,任何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一产业链中,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将影响单个国家,还将损害全球产业链,甚至全球经济。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