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湖州市港航经济运行总体良好,营运船舶单船平均吨位和港口生产指标小幅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大幅增长,港口与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港航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特征进一步凸显。
一、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水运运力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加大船型标准化推广力度,确保新建船舶标准化率100%;二是多渠道搭建水运企业、个体经营户船舶抵押贷款平台,共为352艘船舶办理抵押登记10634万元,有效地推动了全市营运船舶的升级改造;三是引导水运业主经营集装箱、散装水泥船等特种船舶运输,发展低碳绿色水运。上半年,全市新建普通货船59艘、2.03万载重吨,新建船舶平均吨位达345吨,远超全航区平均吨位,累计淘汰拖船1艘、驳船6艘。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特种船舶230艘、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16.1%,全市营运船舶单船平均吨位达290载重吨,同比增加了5载重吨,全市拥有200吨级以上船舶3574艘、128.61万载重吨,分别占全市总运力的68%和85%,两项指标同比分别提高了2%和1%。
二、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随着拖带式驳船和船龄长、吨位小的单船退出水运市场,大吨位标准货船迅速发展,湖州航区单船平均吨位快速提升,水运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船舶的千吨公里油耗逐年下降,水运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据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水运行业货船每千吨公里油耗从2012年的5.16公斤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14公斤,全行业节约燃油162吨,折合标准煤23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0吨。
三、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安吉川达集装箱码头已引进了MSC、COSCO、APL、KLING、CSAV、EVD等18家国际船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外高桥码头靠泊业务上,得到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支持。该公司现有集装箱船舶12艘、480标箱,其中2艘由30标箱改建为36标箱,另5艘48标箱新建船舶预计7月底正式投入营运,下半年集装箱船舶运力将达到17艘、732标箱。上半年,公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555标箱,货运量208816吨,同比分别增长137.3%、156.1%。随着运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码头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8万标箱。
四、港口生产指标小幅增长。上半年,湖州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8052.9万吨,其中出港6927.7万吨,进港1125.2万吨,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03.2%、107.6%和82.4%。从进出港主要货种结构看,出港货物依然以矿建材料、水泥熟料、非金属矿石为主,三种货物合计占全部出港货物总量的98.4%。
五、港航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6月底,全市共建成300吨级泊位8个,在建泊位21个,累计完成投资1.82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56.8%。其中,湖州中景国际金属物流园一期码头工程、浙江三亿新能源年产60万吨清洁柴油生产线项目码头工程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长兴综合物流园区码头工程、华能长兴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码头工程、德清多功能港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已陆续启动建设。长湖申线(浙江段)上半年完成投资3063万元,累计完成概算投资18.34亿元。其中,航道工程湖州段(除征迁遗留段)已基本完成,长兴段(除长兴段起至小浦闸2公里航道)已基本完成并贯通;桥梁工程初步设计批复共24座桥,22座已完成。
资讯排行
- 马增荣会见中都物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雪梅一行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有效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 数智赋能促转型,创新驱动谋发展——“智慧仓储”助力打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提出 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
- 稳中有进!2024年中国制造“成绩单”新鲜出炉
- 多地稳外贸稳外资打出“组合拳”
- 全国首列全程时刻表绿色跨境电商专列发车
- 浙江加速交通设施数字化转型
-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中铁物贸大宗商品在线交易平台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交通运输全链条发力 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